一、汇聚科技人才智慧,促进技术服务有突破
一是获省级从六盘水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选派“科技副职”(科技专员)8名,派驻服务我市5家工业企业,累计开展湿法炼锌过程低品位净化铜渣生产氧化亚铜关键技术等技术攻关10项,转化切顶卸压改性支护协同控制技术等成果8项,协助企业培养人才13人,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宣讲238人次。二是从六盘水师范学院、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7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实现全市80个乡镇全覆盖。共指导开发刺梨饮品1款,研发黄芽茶、黄小茶各1款;组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243个;开展技术咨询303次;帮扶企业或合作社139家,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236名,帮助解决技术问题315个。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有承载
紧紧围绕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争取到28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贵州省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铝及铝加工产业固废高值化再生与综合利用中试基地,切实推进“461”工程中铝资源的“精矿富用,贫矿足用,尾矿回用,废渣绿用”。二是共获批建设贵州省能源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实验室在内的9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6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在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和六盘水市有色理化测试有限公司分别建设西南复杂煤层大倾角综采装备关键技术创新中心和设黔西北铅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重功能,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关键载体。
三、用活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有成效
一是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科技成果超市”实体化运营,创新采用“供给超市+需求超市+服务”模式,累计收集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89项,精准匹配企业技术需求。2025年,“科技成果超市”先后获批贵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合作快速响应站和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六盘水专区建设,共组织13场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六盘水专区“一对一”供需活动,促成4项技术合作,积极融入省级“1+X+N”技术市场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资源联动。二是推动对外合作,借助“外智外脑”助推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与中科院、中科大、中南大学等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8家企业就大宗固废、煤炭开采、基础材料等领域合作实施9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项目。推动贵州格目底矿业有限公司水城县米箩煤矿与贵州大学合作项目“注浆-固化-截抽综合防突及快速揭煤技术集成与应用”获省科技厅—贵州大学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基金项目立项,获支持资金120万元。与贵州师范大学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邀请专家团队帮助我市解决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刺梨精深加工、污水处理等领域技术难题。三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显著。以“科技成果超市”为依托,推动全市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26项重大科技成果在13家企业和2家单位转化应用;通过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六盘水专区,促成了六盘水师范学院与贵州中大方正水务环保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资金410万元。通过成果转化,一系列煤矿采掘支护难题得到解决,煤巷锚杆支护效能得到提高,高强度抗震钢筋高强屈比的关键技术难题被攻克,瓦斯抽采注浆封孔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撰稿人:科技成果科陈群;82228958)